恆生指數
國企指數
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

VIX指數 近5日

上証綜指
深圳成指
滬深300

文章漏咗/建議:按此通知

2016年10月21日 星期五

施永青 am730C觀點 2016年10月21日

施永青 am730C觀點 2016年10月21日


C觀點 - 施永青
該如何劃撥給社福界的資源
2016年10月21日



因某些機緣出席了扶貧委員會的工作匯報會議。

 
枱上的發言,新意不多。官員要匯報的,當然是扶貧工作的成績。這個財政年度,政府撥給社會福利的開支,高達662億港元,比上一年度的584億增加了14.38%,佔政

府經常性開支的19%,為歷年最多。花了這麼多的錢,當然不會甚麼事情也做不出來,所以官員在匯報的時候,多少有點沾沾自喜。

 

誰知一到社福界的議員發言,描繪的卻是另一番景象。香港社會貧富懸殊,基層工資長期沒法上升,被迫入住劏房的人有增無減,政府的扶貧工作好像很不到位。

 
我起初覺得有點不理解,為甚麼社福界對政府的增加撥款不予以一定的鼓勵呢?如果增加了撥款仍是一無是處,那以後不如不增加算了。不過,與我一同出席該次會議的朋友告訴我,這種情況在社福界已不是甚麼新景象,我只是少見多怪吧了。

 
他認為,社福界在社會上扮演的角色,決定了他們對政府的社會福利工作必然不會滿意。因為,社福界的資源,絕大部分依賴政府撥款,為了爭取更多的資源,他們一定要把問題說得嚴重些;如果把情況說成大有改善,那他們將來可能連份工都保不住。

 
此之所以,社福界一向堅持要以相對貧窮的角度來界定貧窮綫,而不贊成用絕對貧窮的角度來界定貧窮綫。前者以社會成員入息中位數的一定比例(香港是50%)來劃綫,後者則以社會成員能否基本上達到溫飽來劃綫。前者令社會上必然有一部分人處於貧窮綫之下,令貧窮問題永遠存在,那社福界就可以長做長有。

 
然而,從社會應該不斷進步的觀點來看,貧窮問題是應該可以逐步得到解決的。而貧窮問題得到解決的最好證明,是社會需撥給社福界的資源可以日益減少。這才能顯示,社會上已愈來愈少人需要依賴政府的資助,可以憑自己的努力去追求自己的幸福。這才是一個美好社會應有的景象。

 
可惜,社福界已跌落必須不斷地要求增加撥款作自我膨脹的陷阱,上述那種美好社會的景象已不可能出現。

 
為了令社會可以鑽出這個死胡同,我傾向要求社福界不再完全依賴政府撥款,而必須有一個比例,譬如四分之一的資源是自己向社會籌集的。

 
官員批出的不是他自己的錢,容易手鬆;但如果要向公眾籌集,捐款者一定會看清楚,這筆錢是否用得其所。社福界喜歡講公眾參與,如果能在劃撥資源的問題上,引入公眾的眼光,讓公眾決定香港的貧窮問題有多嚴重,該支援的水平應達甚麼程度,然後再由政府配撥其餘的四分三的開支。這樣,局面一定會大有改變。

 
曾幾何時,香港的很多非政府組織,完全不靠政府撥款一樣可以運作。那時,他們的工作比今天更熱誠,看問題比今天更客觀。我希望這樣的情況可以重現。

回首頁
施永青 am730C觀點 舊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