恆生指數
國企指數
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

VIX指數 近5日

上証綜指
深圳成指
滬深300

文章漏咗/建議:按此通知

2017年10月19日 星期四

財經評論 2017年10月19日



財經評論 2017年10月19日

財經評論:《大時代》的華人會


■《大時代》劇中以陳萬賢為首的華人會,威脅新股若不「派餅仔」便不准上市。 互聯網圖片



近日翻看《大時代》,飾演華人會副主席方進新的劉松仁,在會議室拍枱大鬧主席陳萬賢忘記當初一同成立華人會的初衷。劇中的華人會當年確實存在,追溯歷史,應代表1969年成立的遠東交易所。

以陳萬賢為首的華人會,審批新股時要求公司提供「著數」,威脅若不「派餅仔」便不准上市。所謂派餅仔,是申請上市的公司配股予交易所委員或經紀。當年股市剛起步,氣氛熾熱,分到股份自然賺到笑。不少公司為求上市集資,均屈服於交易所的潛規則。

至於方進新所說的初衷,便要回到遠東交易所成立之前。當時香港的股票並不流通,只有一間交易所香港證券交易所(簡稱香港會),由洋人主導,股東非富則貴。華商想參與殊不容易,香港會行會員制,並非人人可隨便出入。華人通過二路經紀(俗稱駁腳經紀)在雪廠街會址外等候,與出入的會員交涉,才能促成一單交易。

然而,即使少數華商能夠參與,卻由於不熟行情,常被洋商玩弄於股掌間。《香港股市風雲》記錄,屢有公司以高派息吸引華人買入股份,其後又降低股息;華人覺得回報低便放售,洋人再以低價買回股份後,公司隨即提升派息兼送紅股。如此一來,華人才察覺「上當受騙」。

為打破香港會壟斷市場,曾被香港會拒諸門外的華商第二代李福兆,於60年代末創辦遠東交易所。一改洋人規矩玩法,走向平民化,吸納大量華人經紀。買股票門檻大大降低,華人踴躍交投,70年代股票交易才日趨蓬勃。所以劇中「華人會」之名,亦相當反映史實。

記者:卓茗

財經評論 舊文